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提出必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体现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对山东而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其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重中之重。
山东此次提出的一个“着力点”、一个“加快”,明确了山东在新征程开局之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曾因传统产业占比高达70%、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大象经济”。为调整产业结构由“重”向“新”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自2018年起聚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各个重点领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山东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新能源新材料相关行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6.9%、38.6%和60.7%。
在传统制造业上,山东也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了解,山东已累计创建高端装备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141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砥砺奋斗,山东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过往的实践使山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和全省的实际情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数字赋能作为主攻方向。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山东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抓好技术改造、减污降碳、整合重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实施新兴产业集约发展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开展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在强力推进数字赋能方面,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关键技术赋能品牌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系统谋划,彰显出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和鲜明导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高度政治站位。
记者观察发现,最近几年,山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创新发展活力显著迸发。无论是突破国外垄断的高热效率柴油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还是填补国内空白的国信1号、蓝鲸2号、雪蜡车,抑或是主要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全国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无不彰显出齐鲁大地的澎湃动能和蓬勃生机。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山东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新征程开局之年,山东以起跑就要冲刺的劲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映射出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决心,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崭新探索。着眼大局、明晰方向,相信接下来的山东定能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奋跃而上、挺起“产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