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新疆按照国家能源保供工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保供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加快推进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增产能、增产量、保市场,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4年,新疆原煤产量5.41亿吨,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2个百分点,增速增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创造了煤炭行业新的里程碑式重要节点。
这不仅标志着新疆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加证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区情,谋划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群建设的部署完全符合新疆发展实际。
从历史对比看,2021-2024年新疆煤炭产量共计17.2亿吨,超过“十三五”五年煤炭产量总和7亿吨,年均增速近20%,在全国主要产煤省区中始终保持第一位。特别是在2022年原煤产量突破4亿吨的基础上,仅用2年时间又迈过5亿吨大关,为切实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外部支持看,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在规划布局、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新增产能等方面给予新疆大力支持和特殊帮助。批复了淖毛湖、三塘湖等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煤炭稳产稳供增强了信心、夯实了底气。
从自身建设看,新疆持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探明准东、三塘湖、淖毛湖等多个百亿吨级煤田,建成准东、哈密两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平均单井产能达500万吨/年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年产千万吨级煤矿数量居全国前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数智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在准东、吐哈等地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智能化大型煤矿,推动煤矿智能化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从市场需求看,在巩固扩大西南等传统外部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了华中、华南等市场,实施“疆煤入川”、阿里煤炭保供等专项行动,煤炭销售覆盖全国29个省份。“十四五”以来,新疆累计外运煤炭超5亿吨,2024年新疆煤炭外运量达1.4亿吨,同比增长26.1%,是2020年的6倍以上。
丰富的资源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广阔的“煤海”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蓝海”。2025年,新疆将锚定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全面加快推进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
一是持续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推进煤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推动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升级。继续实施“疆煤外运”能力提升工程,切实增强煤炭跨区域调运能力,提升西北、川渝等地区煤炭供应保障水平,更好发挥疆煤在我国煤炭保供“主要接续力”的作用。
二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提升煤炭开发利用全产业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水平,加快突破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关键环节,促进煤炭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构建新疆煤炭高水平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
三是加强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发挥可再生能源与煤制油气、现代煤化工耦合的优势,输出绿色清洁的煤基能源和高附加值的煤基化学品,推动新能源与煤化工优化组合、耦合发展,实现源头和末端的双向减碳。
过去,新疆在不断打破纪录中前进。未来,新疆必将以更多“第一”来证明历史选择的正确性。煤炭作为新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利好条件,一定会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次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