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煤机的安全防护需从设备防护、操作规范、环境监控及应急管理多维度构建,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备防护措施
机械防护
皮带系统安装跑偏传感器(偏差超5mm自动停机),配备红外测距仪实时监测张力值,避免撕裂事故。
清扫链条执行“双人确认制”,确保操作时安全距离,链条与底板间隙小于3mm即触发检修。
往复式给煤机衬板磨损超50%强制更换,高风险区域加装防护罩及急停装置。
电气安全
控制站每小时核查煤量显示偏差(±2%内)、密封风压力(1.5-2kPa),采用电子台账与人工复核结合模式。
井下环境必须选用隔爆型(d)或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接合面参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二、操作与维护规范
标准化操作
开机前检查皮带完整性、液压系统及急停功能,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并执行“异常即停”原则。
检修时切断电源并闭锁设备,悬挂警示牌,防止误启动。
维护管理
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记录287项参数(如衬板厚度、链条磨损),关键部件维护周期调整为月度。
配备专用修复工具包(快速固化胶带、耐磨补片),应急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三、环境与应急管理
环境监控
实时监测瓦斯浓度(低于1%爆炸临界值),配置甲烷断电仪及粉尘浓度传感器。
控制站安装过载保护装置,密封风系统压力波动超10%时自动报警。
应急预案
制定皮带撕裂(超10cm)、滚筒脱落等专项预案,演练频次不低于季度。
高风险区域配备自救器、防尘口罩,操作人员熟悉紧急停机流程。
四、特殊场景防护
煤矿井下采用Ma/Mb级防爆设备,爆炸性粉尘环境适用Db级防护,设备保护级别(EPL)需与区域风险匹配。
黏性物料输送时,槽体侧板外扩10°-15°并加装耐磨衬板,防止堵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