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高温天气依旧影响中国多地,位于东部的安徽省最大用电负荷今年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6857万千瓦,其中风光新能源出力达3300万千瓦,占比48%。在安徽,新能源已成为发电装机第一大电源。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全国煤炭企业多措并举应对高温挑战,全力保障煤炭产能稳定输出。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市场中的成本优势依旧显著,去年帮助全球进一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提升能源安全。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攀升,电力负荷持续增加,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之一,正开足马力,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为电力供应筑牢坚实后盾,确保民生用电无忧。
尽管电力需求上升,但中国仍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碳排放量下降 一家智库15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电力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激增使中国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碳排放量下降,这也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徐欣介绍,国家能源局结合能源发展新形势、新变化,起草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
在新能源全电量入市交易的新阶段,行业投资逻辑也悄然生变:从注重装机量到注重发电量和利用率,新能源不仅要“装得上”,还要“发得出,用得好”。
据三峡集团消息,春节期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持续加强电力生产,1月28日至2月4日累计发电约4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3.7亿人一天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