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新机遇时,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已经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的重中之重。
“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保供稳价增储上产、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亦成为今年能源行业的工作重点。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是我国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题中之义。”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谈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家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格局优化成为必然趋势,更安全、更清洁、更便宜、更便捷的“四更”能源将成为能源格局优化的主要力量。城市电能替代、绿色智慧社区/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举措都将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的发展机遇。
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里?又应当如何构建?在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我们可以从中循迹。
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并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
在今年,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已经成为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要目标。
记者注意到,来自石化、能源系统的不少代表、委员,围绕着能源增产保供、推动石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以及CCUS产业化建设等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聂晓伟表示,近年来,国内油气行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长期内仍将是主体能源。
但聂晓伟指出,目前仍需要解决油气供应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油气矿权管理方式有待完善,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对此他建议,通过深化油气矿权管理改革、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和灵活运用国家储备等方式,加大油气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阎洪涛则将视线投向海洋石油天然气领域。他认为,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不可缺少的关键工程之一,但由于80%的海洋管道位于用海活动频繁海域,遭遇第三方破坏的风险日趋增大。海洋管道保护关系公共安全,急需国家以立法加以保障。但目前国内海洋管道保护的监管责任不够明晰,海洋管道保护与其他用海项目的协调制度不够健全,海洋管道保护的全链条管理仍有待完善。他建议,加快推进海洋管道保护工作,完善海洋管道保护政策措施。
尽管目前国内能源结构转型正在加速,但火电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针对过去几年火电行业遭遇冲击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吉电股份白山吉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李文辉建议,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从顶层设计上推动煤电价格联动,调控火电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更好地发挥火电企业保供压舱石的作用;提升各火电企业长协煤占比,实现煤电企业基本设备、人力资源投入“零亏损”,保障其持续生存条件,提高煤电机组稳定,保障电网基础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能源保供层面,核电同样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联合其他14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加大核电发展力度、拓展内陆地区建设,推广核能供暖的提案》。杨长利表示,我国核电已经具备实现更大目标、更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核电战略价值和积极作用,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未来十年保持每年核准开工10台以上机组的稳定节奏;并建议拓展核电空间布局,在清洁基荷电力供应保障不足、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过大的内陆地区,尽早启动核电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在核能供暖领域,杨长利则建议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项目经验总结,进一步开展技术经济性和商业模式研究,条件成熟后尽快在北方地区大中城市推广应用。
CCUS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炼化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认为,炼化行业绿色转型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路径,可以为炼化行业直接提供零碳原料,降低资源消耗,但产业化面临诸多问题。以CCUS技术为例,在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情况下,CCUS的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挑战,因此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自愿减排机制。
紧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命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今年重点工作包括,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过去五年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时,光伏、风电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均居世界首位。且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其在能源结构中发挥的综合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风电、光伏已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主体;二是风电、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三是风电、光伏发电保供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政策层面,过去一年有关新能源领域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记者注意到,仅在2022年间,多部门协同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多次强调强化煤炭兜底作用的同时,也在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再到《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均明确落实任务举措。
不可否认的是,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作为与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的重点碳排放行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责任重大;另一方面,在坚持传统化石能源短期内支柱性地位的同时,还需搭建风电、光伏、水电、氢能等多种能源互补、产消协同、有序替代的新型能源生产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产业,亦可发挥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治理北京风沙源地、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的提案。国家电投方面表示,光伏治沙利国利民,涉及国土、能源、交通、水利、外交、生态环境等各领域,横跨发电、化工、油气、装备制造和数字科技等多个行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钱智民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设立治沙联盟指导委员会,支持北京风沙源地光伏治沙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由国家电投承担治沙联盟牵头单位的责任,由此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实际上,今年两会期间,新能源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依旧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推动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提出了相关建议。“虽然电化学储能度电成本在持续降低,但预计到2030年依然高于抽水蓄能。因此,从经济性判断,建设大容量长时储能系统,抽水蓄能仍是最优选择。”刘汉元认为,虽然我国是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近十多年来发展速度整体较慢,建设速度始终不及预期,“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建设规模均未达到规划目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他建议,一是进一步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储备优势资源。精选一批具备良好经济指标和工程建设条件的储备站点,推动其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后续大规模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加大政策驱动力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
在锂电领域,电池产品末端环节同样成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任则建议建立锂离子电池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推动锂离子电池应用最优化发展。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基础。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新机遇时,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已经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的重中之重。